江西省貴溪市濱江鄉九牛崗區域集中了數家大中型企業,早期生產所排放的“三廢”長期累積,對周邊環境造成了破壞,居民的生產生活受到影響。2014年11月,環保部驗收結果顯示:九牛崗修復區域所有取樣點修復后,土壤重金屬濃度下降幅度超過50%,從當初的寸草不生到如今的郁郁蔥蔥,到底發生了什么?
初冬時節,媒體人士來到江西省貴溪市濱江鄉九牛崗,只見花卉草木郁郁蔥蔥、隨風搖曳,枝頭鳥兒歡快鳴叫,小溪清澈見底,漫步在石子路上十分愜意。難以想象,幾年前這里還是不毛之地。
九牛崗區域集中了數家大中型企業,早期生產所排放的“三廢”長期累積,對周邊環境造成了破壞,居民的生產生活受到影響。2007年,環保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對九牛崗區域部分農地地表水、土壤、水稻等進行采樣分析,發現土壤銅、鎘等重金屬含量超標。其中重度污染面積2075.6畝,中度污染面積271.7畝,輕度污染面積692.9畝。
重金屬污染土壤修復是世界性難題。為讓土壤重現生機,2010年,九牛崗土壤修復項目列入國家重金屬污染防治示范項目。2012年2月,項目全面實施,揭開了九牛崗區域科學治理的篇章。“九牛崗土壤修復項目是目前我國單體一次性修復重金屬污染土壤面積最大的修復治理區,我們堅持科學修復理念,努力將項目做成德政工程、環保工程、富民工程。”貴溪市環保局局長黃貴鳳說。當地政府聘請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專家對污染區進行全面采樣、監測,制定出“理化修復 植物修復”的總體治理方案和調理、消減、恢復、增效的治理路線,并根據土壤污染程度,篩選合適的修復技術和土地利用方式。
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周靜博士正在核心區采集土壤修復數據。幾年來,周靜和他的團隊吃住在現場,付出了心血和智慧。在他周圍,長滿了能源草、香根草、海州香糯、落羽杉、香樟等幾十種植物,按種類劃畦成塊,長勢喜人,五顏六色,錯落有致。對這片朝夕相處的土地,周靜有著很深的感情,掩藏不住內心的自豪。他興奮地問:“這里像不像一個環境優美的公園?5年前,這里可都是重度污染區,看似肥沃,卻長不出莊稼,連雜草也沒有一棵。”
土壤重金屬污染具有移動性差、滯留時間長、不易被微生物降解等特點,治理和修復難度大、成本高,有可能造成二次污染。項目團隊在中科院院士、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治理首席科學家趙啟國的指導下,采取“一區一策”的辦法,對原來種植水稻的輕度污染區施用土壤改良劑,仍由農民種植水稻;對原來不能種植作物的中度污染區及改良后的重污染區復合施用改良劑,因地制宜種植巨菌草、香樟等耐重金屬經濟作物,以植物修復方式實現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的有機結合;對重度污染區,則種植海州香糯、伴礦景天等重金屬超積累植物,以及香根草、黑麥草等重金屬耐性植物,逐步降低土壤重金屬含量,改善土壤植物生長環境,恢復土壤生態功能。
通過5年的治理,修復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果。2014年11月,環保部驗收結果顯示:九牛崗修復區域所有取樣點修復后,土壤重金屬濃度下降幅度超過50%;寸草不生的重度污染區內,巨菌草等植物生長旺盛,植被覆蓋率達到100%,減少了重金屬從污染區土壤向水體等其他環境遷移;生物多樣性顯著增加,土壤環境質量顯著提升。周靜指著不遠處一小塊光禿禿的黝黑農田說:“那塊土地就是當初稱之為‘毒地’的重度污染土壤,寸草不生,出于科研需要保留了一小塊。”
九牛崗土壤修復示范項目堅持“邊修復、邊生產、邊見效”的治理模式,種植的巨菌草不僅可以修復生態,還可以“賣錢”。黃貴鳳說,巨菌草也叫能源草,是生物質發電廠的搶手貨,畝產10噸至15噸,目前市場價約每噸400元,每畝年收益4000元至6000元。
九牛崗土壤修復的生物價值和科學價值受到業界廣泛關注。周靜說,九牛崗土壤修復項目是用能源植物治理污染土壤、提高邊際土壤利用率的一次成功實踐,在全球都走在前列,吸引了眾多中外專家前來考察研討。“雖然完全恢復土壤原有生態功能還是一個長期的復雜工程,需要今后不懈的努力,但目前取得的階段性成果已經讓大家看到了美好前景。”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