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資訊
news
0前言
本設計指引用于指導新建和改造工業廠區的海綿方案設計,主要內容包括前期準備、目標指標確定、方案設計、績效分析、監測方案、工程投資估算、成果要求,共七章。
1、前期準備
1.1 資料搜集
(1)項目概況。包括項目區域位置、建設范圍、規模以及工業企業所屬行業等。
(2)基礎資料。包括工業廠區建筑總平面圖、管線綜合圖、各單體建筑排水系統圖、地下空間開發及其它項目相關的設計資料。
(3)現狀基礎條件。收集水文氣象、地形地貌、土壤類型、水系及水質、地下水位、原土地利用及下墊面條件、市政管網及排水設施等現狀資料,分析工業廠區海綿方案建設的基底條件及可行性。
(4)相關規劃。包括城市總體規劃、城市控制性詳細規劃、海綿城市專項規劃、防洪排澇規劃、水污染防治規劃等。
1.2 現場踏勘
(1)實地考察建設用地現狀,明確用地范圍、周邊地形地貌、現狀或規劃的市政管網及排水設施等。
(2)了解工業廠區周邊水系情況。
(3)明確工業廠區排水系統情況。
(4)了解工業企業原料、工藝和產品,明確徑流污染情況。
(5)明確可建設海綿設施的空間位置。
2、目標確定
依據海綿城市專項規劃的要求,結合現場踏勘情況,分析現狀資料、徑流特征等,確定工業廠區海綿方案的目標。目標主要包括年徑流總量控制率、徑流污染削減率、雨水資源利用率等。
3、方案設計
3.1 總體方案設計
工業企業具有其特殊性,不同生產類型、不同規模的工業企業生產安全的規范要求差別較大。鋼鐵、電解鋁、冶金、化工、制藥、電子等重污染行業,不宜設置分散式海綿設施,可結合廠區雨水排放系統對初期雨水徑流集中凈化。同時工業用地的綠化率較低,工業廠區海綿方案的設計重點集中在進廠區主干道及主要入口、生產管理區、居住區和潔凈度要求較高的生產車間裝置及建筑物等重點地段。
統籌協調規劃、建筑、給排水、園林、道路、水文等專業,嚴格依據工業企業總平面設計規范,依據安全優先、因地制宜、經濟有效、方便易行、便于維護的原則,落實工業廠區海綿方案的建設目標指標。
總體方案應結合工業廠區的特點,安全第一,優先考慮工業廠區的面源污染控制,兼顧設施功能和景觀效果。
總體方案設計是海綿方案設計的基礎,主要內容包括匯水分區劃分、海綿設施平面布置、海綿設施豎向設計。
3.1.1 匯水分區劃分
分析地塊豎向條件、綠化布置、道路系統和建筑雨落管位置,結合現場踏勘情況,確定徑流流向。宜以廠區功能分區及道路為界劃定匯水分區,污染較大的生產設施區應劃分成獨立的匯水分區。若匯水分區面積較大、排水路徑較復雜,可根據匯水區豎向條件細化匯水分區。
3.1.2 功能分區的海綿策略
工業廠區功能分區明確,根據不同功能分區制定不同的海綿策略,生產區應以滯、蓄為主,根據生產種類、面源污染的特點,可考慮凈、用相結合。運輸系統應以滯、凈、排為主。生產管理及居住區是工業廠區的綠地集中區域,應統籌考慮各項措施,突出發揮蓄、用的特點。
3.1.3 功能分區的雨水系統銜接方式
結合工業廠區外圍市政管線位置及廠區內部豎向條件,明確各功能分區之間雨水系統銜接方式,徑流組織形式,力求各功能分區合理銜接,宜在廠區徑流排放末端結合景觀設置濕塘,經濕塘調蓄凈化后溢流至市政管網,有效去除面源污染,提升雨水利用效率,濕塘的設計計算可參考《典型海綿設施設計施工指南》。
圖3-1 濕塘
圖3-2 海綿策略示意圖
3.2 海綿設施設計
廠區海綿設施設計應關心以下相關規范:《工業企業總平面設計規范》《建筑防火設計規范》《鐵路給水排水設計規范》《潔凈廠房設計規范》《印染工廠設計規范》《醫藥工業潔凈廠房設計規范》《石油化工全廠性倉庫及堆場設計規范》《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設計規范》《機械工業廠房結構設計規范》等。
3.2.1 生產區
①生產區建筑海方案以標準廠房為主,標準化廠房的“標準”與行業性質有關,因為各個行業的標準化廠房的用途、結構、設備和資金等情況都不一樣。因此,不同的行業沒有統一的標準化廠房,但用于工業生產的標準化廠房都有以下特點:結構簡單、跨度較大。標準廠房多采用坡屋面設計,標準廠房不宜設置綠色屋頂。
②標準廠房跨度較大,屋頂面積較大,雨落管應采用斷接設計,宜單獨斷接,也可串聯后結合高位花壇、生物滯留設施和雨水儲蓄罐對廠房屋面雨水進行收集、處理,便于回用,或者通過散排的方式優先匯入綠地。高位花壇、生物滯留設施和雨水儲蓄罐應兼顧美觀的設計要求。
圖3-3 雨落管斷接生物滯留池
雨水儲蓄箱一體式設施
③面向工業廠區周邊道路的建筑和工業廠區圍墻,應優先采用垂直綠化,也可設計高位花壇與垂直綠化一體化的海綿設施,用于吸收有害氣體、粉塵及噪聲。
圖3-4 垂直綠化示例
④海綿設施可布置在建筑物之間及周邊綠地內。
⑤生產區面源污染較大時不宜直接與其他分區連接,應先通過集中海綿設置處理后,匯入分區或單獨排放。同時應相應設置雨水利用設施,提高雨水資源利用率。
3.2.2 運輸系統
①道路兩側無法布置海綿設施時,可采用線性排水溝或植草溝等方式,有組織的匯流與轉輸雨水徑流至海綿設施。
②機動車道宜采用排水路面,生產管理區人行道宜采用透水鋪裝,應避免采用彩色噴涂鋪裝。
③應避免排水溝渠橫穿路面,若無法避免,人行道或普通機動車道應在路面預留排水渠道;消防車道則應在路面以下預埋連接管道,埋深應符合《室外排水設計規范》(GB50014-2006)。
④當廠區內有鐵路交通系統時,應避免在鐵路兩側布置海綿設施,宜采用明溝沿鐵路鋪設,保障鐵路系統排水通暢。
3.2.3 停車場
①工業企業生產區停車場往往承擔貨物裝載的功能,不宜設計為生態停車場,但石油、重金屬等類面源污染嚴重,可通過場地坡向控制,結合停車場周邊綠地設置生物滯留設施處理后接入雨水管網。
②生產管理區及居住區地面停車場宜建設為生態停車場。
圖3-5 生態停車場
3.2.4 生產管理及居住區
①平屋面的多層建筑可采用綠色屋頂,綠色屋頂的設計應符合《屋面工程技術規范》(GB50345)的規定;綠色屋頂設置宜考慮雨水集蓄回用,用于綠色屋頂澆灌;雨水儲存設施可選用雨水罐、蓄水池等設施。
圖3-6 綠色屋頂
②單體建筑雨落管應采用斷接散排的方式,雨水匯入附近的轉輸設施或海綿設施。
③工業廠區內建筑之間的小塊分散綠地宜用作生物滯留池或下凹式綠地,接納匯水區內的徑流。
④距建筑物較近的海綿設施應進行防水設計。
3.3 其他技術要點
3.3.1 控制面源污染
①工業企業廠區面源污染大、種類多樣,為保證生物滯留池穩定有效運行應選取耐污去污能力強的植物。
②布置海綿設施時應考慮與地下水位之前的關系,對于面源污染大的工業企業,應設置防滲層,避免對土壤和水體的污染。
③海綿設施中應配置淺根類植物。
3.3.2 兼顧景觀要求
①海綿設施應作為工業廠區景觀的一部分來統籌設計。
②生物滯留池、高位花壇和下沉式廣場等海綿設施中的植物配置應結合景觀設計的要求。
3.3.3 提升雨水回用
①生產管理區及居住區的雨水可經過簡單沉淀處理直接收集至雨水儲設施,也可經過生物滯留池、下凹式綠地等海綿設施凈化后再收集至雨水儲存設施。
②污染重的生產區匯流雨水應通過海綿設施凈化轉輸至廠區排水管,然后排入市政管網,不宜做回用;污染輕的生產區村存在大量標準廠房時,可考慮收集廠房屋面雨水,進行雨水的回收利用。
③雨水儲存設施應配置液位傳感器和超越排水管并科學控制,確保儲存雨水不影響該設施的調蓄功能。
3.3.4 考慮其他管線的敷設
①進行海綿方案設計時應與給水、電力、燃氣、通信等專業設計人員充分溝通協調,確保各類管線間的兼容性。
②利用廠區非建筑地段及零星空地的綠化,在利用管架、棧橋、架空線路等設施的下面及地下管線帶上面場地綠化時,充分考慮生產、檢修、運輸、安全、衛生及防火要求。
4、績效分析
4.1 總體目標校核
(1)年徑流總量控制率
根據《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指南——低影響開發雨水系統構建(試行)》(2014)中規定的容積法計算海綿方案實施后的年徑流總量控制率。
(2)徑流污染削減率
應查閱相關文獻或從當地檢測機構獲得該地區住宅區和地面停車場的徑流污染現狀資料,作為徑流污染源強數據。再根據所采用的不同類型海綿設施的設計負荷,所對應的污染物去除率、海綿設施的匯水面積和當地暴雨強度公式,計算出整個工業廠區的徑流污染削減率和雨水徑流排放口的污染物濃度。
(3)雨水資源利用率
應根據工業廠區綠地灌溉、道路澆灑、地庫沖洗等雜用水量確定雨水儲存設施的容積,從而計算出雨水資源利用率。
4.2 績效模擬分析
(1)水文效應模擬分析
用SWMM、MUSIC、XP drainage等模型,以工業廠區海綿方案為基礎,建模分析方案實施前后水文效應,應給出正常雨型和極端降雨事件下分析結果,包括徑流洪峰削減量和徑流洪峰延緩時間。
(2)水質效應模擬分析
用SWMM、MUSIC、XP drainage等模型,以工業廠區海綿方案為基礎,以獲得的污染源強數據、不同類型海綿設施的去除率、各海綿設施對應的匯水面積作為輸入參數,分析方案實施前后水質效應,應分析SS、CODcr、NH3-N、TN、TP等特征污染物去除效果和雨水排放口的水質。
5、監測方案
海綿設施投入使用半年后,可進行績效監測。
工業廠區海綿設施的水質績效監測宜采用人工取樣方法,必要時可采用自動在線監測。
應在降雨事件發生并徑流形成后,于不同類型海綿設施的徑流入口和出口取樣。還應在工業廠區對外雨水排口(接口)取樣。
常規水質監測指標應包括SS、CODcr、NH3-N、TN、TP等,地面停車場的水質監測指標還應監測石油類;
應在雨水儲存設施內設置水位控制器,應根據天氣預報信息,在降雨事件發生前控制適當水位。
應采用模擬降雨方式或采用自動在線監測方式進行水文效應的監測。
6、工程投資估算
估算工程量,參考分部分項工程的綜合單價,計算工程總體投資。
7、成果要求
7.1 設計說明書
設計說明書應包括項目概況分析、目標指標確定、總體方案設計、海綿設施設計、總體目標校核、績效模擬分析、監測方案、工程投資估算等章節。
7.2 附圖
(1)與市政雨水管網或周邊水系位置關系圖
(2)匯水分區劃分圖
(3)各匯水分區徑流組織圖
(4)海綿設施平面布置圖
(5)海綿設施豎向設計圖
(6)建筑及廠房雨落管與海綿設施連接圖
(7)車庫頂板覆土厚度與海綿設施關系示意圖
(8)海綿設施與其他管線位置關系示意圖
(9)海綿設施正常運行徑流排放組織圖
(10)海綿設施溢流運行徑流排放組織圖
(11)海綿設施無法運行徑流排放組織圖
(12)雨水回用設施布置和回用路徑示意圖
7.3 附表
(1)各海綿設施技術指標統計表
(2)各匯水分區調蓄容積表
(3)各匯水分區水文效益分析表
(4)各匯水分區水質效益分析表
(5)海綿方案工程投資估算表
來源:中國給水排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