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中國各大城市相繼出現“城市病”,如今對人居環境的思考不僅是專家學者的課題,亦成為了國民茶余飯后的話題,政府亟需解決的城市問題。繼2015年住建部將三亞列為“城市修補、生態修復(雙修)”首個試點城市后,2017年,第二批、第三批試點城市陸續公布。
住建部公布第三批“城市雙修”試點城市
探索推動城市綠色發展
7月14日,住房城鄉建設部印發《關于將保定等38個城市列為第三批生態修復城市修補試點城市的通知》,繼三亞首個試點城市和福州等19個第二批試點城市后,又將保定等38個城市列為第三批“城市雙修”試點城市(名單附后)。至此,住房城鄉建設部分三批共公布了58個“城市雙修”試點城市。
開展“城市雙修”是黨中央的決策部署。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指出,要緊緊圍繞提高城鎮化質量,有針對性地解決已經積累的突出矛盾和問題。中央城市工作會議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要求,要有序實施城市修補和有機更新,有計劃有步驟地修復被破壞的山體、河流、濕地、植被。
為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住房城鄉建設部緊密圍繞生態文明建設要求和綠色發展理念,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全面推進“城市雙修”工作。把“城市雙修”作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補足城市短板的重要任務,作為治理“城市病”、轉變城市發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全力改善生態環境質量、補足城市基礎設施短板、提高公共服務水平。
第三批38個“城市雙修”試點城市是從各地申報的47個城市中,經專家評審遴選出的,包含了省會城市、副省級市、地級市和縣級市,有歷史文化名城、風景旅游城市和老工業城市等不同性質、規模和類型的城市,本次遴選突出把握了“城市主要領導親自推動、實施方案完善、工程項目具體”三條原則,以確保試點工作取得成效。
住房城鄉建設部在通知中明確了六方面試點工作任務:一是踐行綠色發展新理念新方法;二是探索推動“城市雙修”的組織模式;三是先行先試“城市雙修”的適宜技術;四是探索“城市雙修”的資金籌措和使用方式;五是建立推動“城市雙修”的長效機制;六是研究形成“城市雙修”成效的評價標準。
下一步,住房城鄉建設部將通過組織專家考核、召開試點交流會等形式加強對試點城市的督促指導,并搭建宣傳平臺總結推廣各試點城市好經驗、好做法和好案例,通過“城市雙修”,提高各城市的生態宜居性和可持續性,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附: 第三批“城市雙修”試點城市名單
河北省保定市
河北省秦皇島市
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
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阿爾山市
遼寧省鞍山市
黑龍江省撫遠市
江蘇省徐州市
江蘇省蘇州市
江蘇省南通市
江蘇省揚州市
安徽省淮北市
安徽省黃山市
福建省三明市
山東省濟南市
山東省淄博市
山東省濟寧市
山東省威海市
河南省鄭州市
河南省焦作市
河南省漯河市
河南省長垣縣
湖北省潛江市
湖南省長沙市
湖南省湘潭市
湖南省常德市
廣東省惠州市
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
海南省海口市
貴州省遵義市
云南省昆明市
云南省保山市
云南省玉溪市
云南省大理市
陜西省寶雞市
青海省格爾木市
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衛市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
“城市雙修”工作是指“生態修復和城市修補”,其中生態修復是建設健康、美麗城市的基礎,旨在保護自然資源、修復生態環境、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其主要內容是河岸線、海岸線和山體的修復。簡單說,就是用再生態的理念,修復城市中被破壞的自然環境和地形地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用更新織補的理念,拆除違章建筑,修復城市設施、空間環境、景觀風貌,提升城市特色和活力。城市“雙修”是走向品質的營造修補,是城市發展由量的擴展轉入質的提升。
三亞紅樹林公園 修復前
三亞紅樹林公園 修復后
三亞東岸濕地公園 修復前
三亞東岸濕地公園 修復后
衢州鹿鳴公園 修復前
衢州鹿鳴公園 修復后
哈爾濱文化中心濕地公園 修復前
哈爾濱文化中心濕地公園 修復后
六盤水明湖濕地公園 修復前
六盤水明湖濕地公園 修復后
遷安三里河生態綠道 修復前
遷安三里河生態綠道 修復后
來源:海綿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