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溪川是韓國首爾市中心的一條河流,全長10.84公里,總流域面積59.83平方公里。在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由于城市經濟快速增長及規模急劇擴張,清溪川曾被混凝土路面覆蓋,成為城市主干道之下的暗渠,因工業和生活廢水排放其中,其水質也變得十分惡劣。
2003年7月1日,韓國首爾政府啟動清溪川修復工程,歷時兩年竣工。經過多年治理,清溪川已經還清,并成為黑臭河流治理的典型案例?
清溪川的改造被認為是首爾建都600年以來最大的市政工程,被世界城市規劃界認為是“21世紀城市革命真正的開端”。
清溪川最早稱開川,系600多年前朝鮮王朝時,國王為排泄由首爾周圍北岳、仁旺、南山山上流下并匯集在市區內的積水而下令挖掘的一條疏水河流,在匯入中浪川后流向漢江,全長5.8公里。
清溪川的歷史如其河道一般源遠流長,其命運也如河道高差一樣跌宕多舛。她是一條自西向東穿越首爾的古老河道,最早的清溪川是女人們洗衣、孩子嬉戲的場所。
清溪川是流經漢城中心區,橫貫城市東西的人工河道,起著重要的城市排水作用。由于地理位置的重要,它是首爾的歷史、文化和市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朝鮮太宗李芳遠時期,清溪川曾是周邊居民排放生活污水的“下水道”,時常要進行疏浚工作和修建護岸工程。隨著沿河居民增多,清溪川被嚴重污染。
日本殖民地時期和朝鮮戰爭過后,有許多難民遷徙至此,于是清溪川周邊形成了貧民街。
隨著城市貧窮人口的增加,清溪川的污染日益加重,河兩岸肆虐著疾病以及犯罪。
戰后隨著經濟騰飛,急于建起一座現代化都市的韓國政府于1958年開始大規模的清溪川覆蓋工程,在大干快上的激昂情緒中填埋了已經污染的溪水,并且花了20年的時間將一段清溪川覆蓋填埋,并順著這條小溪修建了一條長達6公里、寬50—80米的混凝土路面。
伴隨著韓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城市化進程,清溪川的水污染日益嚴重。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填埋了廣橋至五間水橋水段,在其上建立了清溪高架公路。這樣一來,清溪川周邊一帶成為中心城區產業的重地。
1970年,高架橋在清溪川岸邊靜靜地出現。1958 年到1978年的20年里,韓國政府完成了清溪川的回填工程,鋪設了混凝土路面。
由于高架橋上汽車尾氣的排放,清溪川的水污染問題更加嚴峻。高架橋日益陳舊,對于市民的安全也造成了威脅。
高架橋下靜靜沉睡的清溪川。Samil和Cheonggye兩座高架橋分別于1967 年和1976 年建成,成為穿越漢城市中心的重要交通干線。
進入21世紀,清溪川高架路已經有40余年歷史,年久失修給市民和環境都帶來安全隱患,很顯然復原河道是對人和環境最安全的保護辦法。
民間要求復原清溪川的呼聲逐漸高漲,2003年7月至2005年9月,拆除了老舊殘破的清溪高架橋,開始了河流的恢復工作。
2002年,因大刀闊斧的行事風格而被稱為“推土機”的韓國時任總統李明博當選首爾市市長。上任之初,李明博便大力推動清溪川重建項目。
2003年7月1日,首爾市政府斥資3700多億韓元,約合3.6億美元,開始了修復清溪川的工程。
當地在清溪川上游力求最大限度恢復河流原貌,主題為“自然中的河流”,中游強調濱水空間的休閑性和文化特質,主題為“文化中的河流”;下游則積極保留自然河灘沙洲,取消設置邊坡護岸,以“生態中的河流”為主題?
在水體修復方面,一是疏浚清淤。通過拆除河道上的高架橋?清除水泥封蓋?河床淤泥,還原了河道自然面貌。
二是全面截污?兩岸鋪設截污管道,將污水送入處理廠統一處理,并截流初期雨水?三是保持水量。從漢江日均取水9.8 萬噸注入河道,加上凈化處理的2.2 萬噸城市地下水,總注水量達12 萬噸,讓河流保持40 厘米水深?
清溪川治理還運用多元化的景觀設計手段,滿足不同地段人群的需求?除了自然化和人工化的溪流以外,清溪川復興改造工程中還運用了跌水?噴泉?涌泉?瀑布?壁泉等多種水體表現形式;另外還注重地面綠化與立體綠化相結合,利用鄉土植物造景?
工程技術人員和工人們拆除了清溪川混凝土高架橋,打開了覆蓋在河道上的水泥板,清除了河床長年淤積的污泥濁水,修建了流經市內的5.8公里長的清溪川護堤。
在拆除舊高架橋時,建設者在河的下游段有意留了三個“殘留”的高架橋墩,以給后人以啟示。
2005年10月1日,沉睡在道路之下40年的清溪川重現其曼妙身姿。清溪川復原后的事實證明,在交通分流等一系列重新規劃之后,交通狀況非但沒有加劇,反而緩解了這一區塊的交通擁堵。
修復后的清溪川成為首爾文化休閑中心,更成為韓國旅游的必到之處,沿河悠閑漫步往返大概需要3小時。
在三十年前,這個河道卻是一條城市高架要道,肩負著重要的交通運輸任務。2003開始實施的“城市復興計劃”(urban renewal project),讓首爾花費了2.8億美金退地還民,將其改建成了長達5.8公里的城中水景花園,用于改善城市的人居環境及配套公共設施。
清溪川重建工程的概念設計思想可歸納為:
拆除高架橋,徹底解決了安全隱患問題,使城市中心更加美觀;
將已覆蓋了40余年的清溪川挖開,建設一條嶄新的城市型自然河道,重新塑造一個人與自然和諧的城市河岸文化空間,徹底改變城市面貌;
利用外環線解決原有穿城的交通,把地下水道改建成城市型自然河道,改善市區大氣環境,建設綠色城市;
恢復清溪川的悠久歷史文化,特別是要恢復具有重要歷史意義的古橋,建成河邊城市文化,為市民提供一個在休閑之余欣賞歷史文化的場所;
改善周邊環境,促進產業結構的調整,為該地區成為國際金融、文化產業、時尚、旅游產業競相開展促銷戰的空間,為變成新的經濟中心提供了發展契機,以此提高城市的品位和國際競爭力。
我國有關專家指出,清溪川治理的重要經驗是采用不同技術,分階段達到不同效果?
外源截流和內源控制技術是基礎和前提,人工凈化技術作為階段性手段,清水補給和生態修復技術是長效措施。
清溪川項目通過鋪設截污管道,從源頭減少污染物的直接排放,結合清淤疏浚,減少底部污染物向水體釋放?項目重建了大量動植物的棲息地,添加人工濕地,并設計了多元化的景觀?
綜合多項技術提升了水體的自凈能力,結合再生水(凈化處理的城市地下水)和地表水(漢江)作為水源補充,綜合增加了清溪川水體流量和水力停留時間,達到了長效保持水生態優良的效果?
從生態環境效益看,清溪川成為重要的生態景觀,除生化需氧量和總氮兩項指標外,各項水質指標均達到韓國地表水一級標準?
從經濟社會效益看,由于生態環境?人居環境的改善,周邊房地產價格飆升,旅游收入激增,帶來的直接效益是投資的59倍,附加值效益超過24萬億韓元,并提供了20 多萬個就業崗位?
從歷史意義來看,清溪川改造是一項劃時代的改革工程,是讓城市走向復興的偉大工程。
如今的清溪川:
清溪川的重建工程已不是簡單地恢復一條河道,而是以一種全新的理念,打造了一條具有歷史水文化底蘊、生態環境友好型的、人與自然和諧的、經濟發展活力的全新的清溪川,給該地區、乃至首爾及韓國帶來一個前所未有的發展契機。
清溪川重建工程中體現了幾個和諧的“結合”:
解決城市高架橋安全問題與重建清溪川的結合;
將滿足城市河道基本功能與建設一條新型城市自然型河道的建設結合起來;
將解決城市環境污染與造就一個生態環境友好的新型清溪川結合起來;
將歷史和水文化與現代文明的結合起來;
將地區的商業發展與提高城市整體實力結合起來。
這些有機的“結合”,突出河流的內涵——橋文化為清溪川的重建增添了無窮的魅力,讓參觀過清溪川的人具有一種無限的回味,讓居住在兩岸的人民充滿了美好的憧憬,更讓首爾這座城市在快速發展的進程中增添了更加鮮活的動力和國際競爭力,這種潛在發展動力遠不是花巨資能買到的。
在1394年首爾還沒有被指定為首都之前,清溪川尚屬自然河川。四周環山的地理特點,使水流自然而然匯聚于首爾這座地勢較為低平的都城中心,因此在朝鮮王朝還未對都城水路進行修整之前,已有自然河川流淌其中。現代的清溪川,全長約5.8公里,自西向東,注入漢江。
青溪川在朝鮮王朝500年間,承擔著首都首爾城市排污的責任,維持著這座城市的正常運轉。
青溪川治理方案
河道整治
建立了一個水文模型,利用河道的上游與下游有20公尺的落差控制水流的速度。
污水管線和行洪渠道也分開來,確保清溪川一定是一條潔凈的河流。
枯水季水源供應
抽取處理漢江水
汲取地下水、雨水
緊急條件下利用中水
三段式景觀設計
西部城市金融中心,現代化設計
中部城市商貿區,打造濱水休閑帶
東部城市商住混合區,自然生態特點
清溪川治理對我國城市河流生態修復有什么啟示?如何增強河流在城市多重價值開發中的作用?
編者認為有如下啟示:
第一,維護和強化整體山水格局的連續性。恢復河流作為城市生態廊道的功能,以此帶動相關生態系統的功能運作,保障城市的健康發展。
第二,維護和恢復河道及濱水地帶的自然形態,建立城市綠色基礎設施。重點發揮河流生物保護、涵養水源、調蓄雨洪、遺產保護等功能,保護和重塑城市良性的水文系統和生物棲息地。
第三,注重景觀營造,提升服務功能。將河岸帶作為城市公園、步行和自行車系統的景觀載體,與城市綠地系統和慢行系統有機結合,向沿途社區完全開放,充分發揮河流作為城市重要景觀和生態元素的綜合服務功能。
第四,加大公眾參與力度。河流生態修復改造作為重要的民生工程,政府應主動邀請專家組織、企業團體、居民等社會各界力量參與,形成完整的決策團隊,確保決策的科學性和工程推進的順利。
來源:城市黑臭水體治理產業聯盟